蚂蚁数科首份成绩单发布,独立运营成果亮眼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卉睬糜网络科技
接下来,我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和个人观点来回答大家对于京东数科背靠骆马湖,蚂蚁科技朝向太平洋的问题。现在,让我们开始探讨一下京东数科背靠骆马湖,蚂蚁科技朝向太平洋的话题。
文章目录列表:
京东数科背靠骆马湖,蚂蚁科技朝向太平洋
2.金融科技存量精细运营:关注360数科、信也科技、乐信的复借率
据媒体报道,9月11日晚,上交所科创板公布了京东数科招股书。京东数科拟通过科创板发行不超过5.38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计划募集资金总额为203.67亿元。
其实,京东数科最应该对标的企业是阿里云这样的公司,从业务方向上是这样的,但网上很多的文章都是对标蚂蚁 科技 ,因为毕竟京东数科是从京东金融演化而来。当然,京东数科的业务范围与阿里云、蚂蚁 科技 都有部分相关,但并不相同。
京东数科 披露了其主要业务的三大板块,为金融机构数字化解决方案(To F)、商户与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To B)、政府及其他客户数字化解决方案(To G)三大块。2020年上半年,这三部分业务营业收入的占比分别为41.48%、52.37%和5.57%。
蚂蚁集团在回复交易所询问中称,公司主要业务板块包括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数字金融 科技 、创新业务及其他。
上市进度上,蚂蚁暂时 京东数科
从上市进度上看,京东数科起步早,但进展好像落在了蚂蚁 科技 的后面,但因为蚂蚁 科技 是要A+H双上市,最终谁先登陆资本市场,还不好最后下决定。对于京东数科来说,能在蚂蚁 科技 之前上市显然相当相当重要。
7月1日,证监会网站便公布了京东数科在科创板上市辅导的系列文件。而直到7月20日,蚂蚁集团才宣布,启动在科创板和港交所寻求同步发行上市的计划。蚂蚁集团已向港股、科创板递交招股书,且科创板的审核状态8月30日已更新为“已问询”。京东数科却刚刚被上交所受理。蚂蚁集团IPO进程后来居上,辅导券商为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两家公司。从8月25日蚂蚁集团科创板申请获受理,到9月9日完成两轮问询并于当晚通知9月18日上会,蚂蚁集团科创板IPO审核全程一共用时25天。
蚂蚁营收大概维持在京东数科七八倍水平,利润差距太明显
看营收,据京东数科招股书披露,2017年至2019年,京东数科营收分别为90.70亿元、136.16亿元、182.03亿元。2020年上半年,营收103.27亿元。
同样,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1月份-6月份,蚂蚁集团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53.96亿元、857.22亿元、1206.18亿元和725.28亿元。也就是说,蚂蚁集团的营收大概是京东数科的七八倍的样子。腾讯发布2020年半年报显示,同期腾讯金融 科技 板块实现营业收入563.37亿元。
京东数科于2018年开始扭亏为盈,当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亿元报告期内(2017年-2020年上半年),京东数科营业收入分别为91亿元、136亿元、182亿元及103亿元,保持高速增长;净利润分别为-38.2亿元、1.3亿元、7.9亿元及-6.7亿元,波动较大。蚂蚁集团报告期利润分别为82.05亿、21.56亿、180.72亿和219亿元。
谁更有钱?蚂蚁1000亿级、京东数科100亿级
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数科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17亿元。
蚂蚁 科技 2020年6月30日有1,047.23亿元的货币资金。
用户数差异很大,包括C端和B端
在用户方面,京东数科的用户数未有详细数据,但京东集团的用户数为2020年第二季度破4亿,因为京东购物中相当多用户使用微信支付,而京东收购来的网银 有地域使用限制,显然京东数科的用户数不会太多。
蚂蚁集团披露,截至2020年6月,支付宝 年活跃用户10亿,月活跃用户7.11亿,月度活跃商家超过8000万,合作金融机构超过2000家,为全球最大的生活服务/商业类 。
支付能力和市场份额上没有可比性
除数字支付服务外,支付宝 同时提供数字金融服务和数字生活服务,支付宝 已涵盖超过1000种日常生活服务及超过两百万个小程序。
根据蚂蚁招股书,截至2020 年6 月30 日止12 个月期间,通过公司 完成的总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18 万亿元人民币。同期中国数字支付交易金额为201万亿元,蚂蚁集团支付宝的交易规模超过55%。
在这个数据上,京东数科数据未知,但第三方监测机构的数据显示,支付宝与微信两家的市场份额超过93,留给其他所有支付机构的不足7%。
核心金融业务的交易上不在一个量级
蚂蚁集团的微贷 科技 促成的消费信贷和小微经营者信贷余额合计达到2.1万亿, 科技 促成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4.1万亿元,保险 科技 促成的保费及分摊金额达到518亿。
据招股书披露,各报告期京东金条的促成的贷款规模分别为 1,036.85 亿元、2,554.92 亿元、4,589.15 亿元和 2,612.17 亿元。对更为用户和市场熟悉的白条,招股书则并未披露贷款规模数据。据估算,到2019年末,京东金条和白条的贷款余额约为5000亿元左右。而据蚂蚁集团的招股书披露,其截止2020年6月末消费信贷余额为17320亿元,两者出现了数量级差距。
蚂蚁招股书中披露,其微贷 科技 产品 、借呗等,2020年上半年收入285.86亿元。2014年2月推出的“京东白条”收入达17.94 亿元,2020上年半京东金条实现的 科技 服务收入 26.36 亿元。
研发投入能力和比例都很大,但差距不小
京东数科招股文件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数科共有在岗员工数9989人,其中研发人员及专业人员占到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约为70%。京东数科在今年上半年的研发投入占比 15.67% ,在科创板年营收超百亿元人民币的公司中(含已申报)仅低于中芯国际,位列第二名,在整个A股市场超出95%的上市公司。这说明,京东数科很“ 科技 ”。
2019年蚂蚁 科技 全年技术研发投入高达106.02亿元,相当于130多家科创板新股2019年研发支出的一半。而此次IPO募集资金的40%都将投向支持创新及 科技 ,30%将投向助力数字经济升级。同时,据招股书,截至2020年6月末,蚂蚁集团10646名员工中,技术研发人员占比超过了64%。
2017年度~2019年度以及2020年上半年,京东数科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0.78亿元、17.43亿元、25.67亿元和16.1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1.88%、12.80%、14.10%和15.67%。因营收规模更大,蚂蚁集团科研投入整体金额也更多,分别达到47.89亿、69.03亿、以及106.05亿,始终维持在京东数科的4倍左右。
截至2020年6月末,京东数科服务金融机构的大数据风控体系已积累各类模型超过1,000个,风险策略超过10万个,日均决策4.7亿次。在支付服务的技术能力(包括交易处理能力、安全及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蚂蚁集团峰值支付处理量在2019年“双十一”全球购物狂欢节期间达到每秒945.9万次。蚂蚁的风控体系叫“蚁盾”,这套体系有多强,看看支付宝经常做一些其他公司不敢做的网络促销、2020年疫情后的消费券多数地方政府都选择支付宝而不怕被薅羊毛,就可以看得很清晰。
技术 上,蚂蚁已经拥有2.6万项 ,26项自研核心技术、18项 奖项。在数据库方面,蚂蚁自研究的数据库OceanBase性能测试 ,而在与金融强相关的区块链技术积累上,蚂蚁链的区块链 申请数也拿到了全球 ,并已经开始商业化。知识产权机构IPRdaily联合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上半年全球企业区块链发明 排行榜》榜单显示,阿里巴巴(含蚂蚁集团)以1457件 数继续位列 ,且总数超过2、3、4名之和。排在第二位的是腾讯,有872件。
金融科技存量精细运营:关注360数科、信也科技、乐信的复借率
开菠萝 财经 (kaiboluocaijing)原创
作者 | 唐亚华
编辑 | 黎明
徐雷升任总裁、刘强东退居幕后之后,京东的首份业务成绩单公布。
11月18日,京东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京东第三季度营收2187亿元,市场预期2154亿元,略超预期。但这一季,京东的净亏损达到了28亿元,而2020年同期为盈利76亿元。
同一天,阿里也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该财季,阿里营收2007亿元,略低于市场预期的2062亿元,同比增长29%,但增速略微下滑,净利润为285.2亿元,同比减少39%。
对比来看,京东营收超预期但净利润下滑严重,阿里则是营收净利润均低于市场预期,财报发布后当天,京东股价上涨约5%,阿里下跌11%。
刚刚过去的双11,京东声称,双11购物节销售额提升了29%,达到创纪录的3491亿元。9月,徐雷成为京东的二号人物,同时京东进行了一系列业务调整,透过财务数据和业务变迁,我们来看看京东的发展到底是高歌猛进,还是徒有其表。
财报显示,京东第三季度营收为2187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第三季度净商品销售收入为1860亿元,同比增长22.9%;净服务收入为327亿元,同比增长43.3%。 及广告服务收入为167.7亿元,同比增长34.3%。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为159亿元,同比增长53.1%。
过去三个季度,京东的营收均保持在2000亿元以上,整体相对稳定,第三季度相比第二季度略有下滑。增速上,过去三个季度相比去年同期也稳定在25%以上,但增速也在小幅度下滑。
成本方面,变化比较大的是营业成本和营销成本。本季度京东营业成本为1876亿元,同比增加了27.3%,其中,包括采购、仓储、配送等的履约开支从116亿元变成143亿元,涨幅为23.2%。营销开支也由去年第三季度的55亿元增加42.3%至78亿元。
第三季度京东经营利润为26亿元,同比下滑40.9%,经营利润率为1.2%,继续保持低利润率运营。同时,公司由盈转亏,净亏损额达到了28亿元,而2020年同期净利润为76亿元。
对比前几季度,2021年 季度,京东净利润34.62亿元,同比增速高达244.55%,二者均表现亮眼,第二季度,营收大幅度下降至4.78亿元,增速也下降了97.09%。最近两个季度,京东的净利润持续走低。
至于亏损原因,财报中提到,2021年第三季度,因为股权投资带来的亏损达19亿元,而2020年第三季度亏损 3亿元,主要是“由于某些股权投资对象的非现金减值所致”。 也就是说,京东投资的公司股价下跌,导致京东的账面亏损加大 。不过,具体是哪些公司,财报中并未提到。
另外的亏损,京东解释为京东物流以及新业务的投入加大。京东表示,其中96%的成本和费用都用于实体经济投入,主要有商品采购、基础设施、物流履约、技术研发、员工薪酬福利以及对品牌商家扶持等。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1年9月30日,京东年度活跃用户数为5.522亿,同比增长25.0%,增速可观。
电商从业者孟奇认为,京东营收尚可,净利润下跌严重,投资亏损是一方面,另外,一些重点项目市场表现一般,如京东今年出资5.3亿入股的尚品宅配,同时,传统业务收缩及调整,如新通路业务的调整,新的京喜业务等,也会导致成本增加。
“ 总体来说,京东成本的增加主要体现在了基础建设上,在消费趋于保守的大背景下,京东还算是稳住了基本盘。从股市上也可以看出来,市场对其的表现比较认可 。”孟奇说。
海豚社联合创始人那明远也认为,京东在物流和技术上的投入对未来是长期利好,是加强京东护城河的动作。
几个月前,成立13年的京东, 正式拥有了二号人物。
9月6日,京东发布公告称,京东零售CEO徐雷升任京东集团总裁,向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汇报,同时公布的还有京东 健康 的人事调整。加上2020年12月底京东 科技 、京东物流的调整,京东旗下四大业务全部换帅。
很多人将此举解读为刘强东正式交出了京东的执行管理大权,退居幕后。事实真的如此吗?
2018年,京东受刘强东事件影响,股价大跌60%,市值蒸发了90多亿美元。这时,徐雷作为准“二号人物”浮出水面。
徐雷上位后对京东的业务和人事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 京东内部的职业经理人陆续出局 。
但老员工也没能长期把持大局。2020年12月,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三驾马车”业务中的两位代表人物,陈生强、王振辉双双卸任各自集团CEO职务。尤其是王振辉,在京东物流上市前夕离开,这让外界唏嘘不已。密集的高管变动背后,刘强东收权的信号越来越明显。
所以,不管是2018年的退隐,还是2021年让出总裁职位,刘强东从来没有真正退出管理。如今,他还持有京东13.9%的股份,握有76.9%的投票权,在一系列放权收权的运作后,从控制权上来看,京东依旧是刘强东“一个人的京东”。
京东在成立后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身陷亏损泥潭,过去三年,京东开始盈利了,这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业务的调整,也就是重回零售主业。
这一业务的主要执行者正是徐雷,徐雷将原先以品类为核心的架构,变成了前中后台。离客户最近的职能为前台,中台的核心是把过去十几年所积累的经验标准化,后台则为整个商城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支持与风险管控。
成绩也是可圈可点的。在2018年徐雷担任京东零售CEO后,京东当年实现了4620亿元的总营收,同比增长了27.51%,2019年,京东总营收增长到5769亿元,同比增长24.86%,2020年更是增加到7458亿元,同比增长29.28%,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京东活跃用户数分别为3.05亿、3.62亿和4.72亿。
净利润方面,京东在2016年-2018年分别亏损38.55亿元、2.88亿元、28.01亿元,到2019年开始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18.9亿元,2020年净利润更是达到了493.37亿元,涨幅超过了300%。
不过,不同于阿里这样的重营销的 型业态,京东更重视自营,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技术、团队服务能力。 重人力的特质使得京东始终是一家重资产公司,成本常年居高不下,商业模型没有那么“性感” 。
京东方面称,2021上半年,京东物流为26万一线员工支付的月平均工资支出超过1.1万元,同时还为快递员提供包括意外伤害商业保险在内的六险一金。对于普通员工,京东也“大方”了一把,今年7月13日,京东宣布将用两年时间把员工平均年薪由14薪逐步涨至16薪。
拥有40万员工的京东,短期之内可能始终是一家在苦活累活中抠利润的另类互联网公司。
而且,对比阿里、拼多多,京东年度活跃用户仍存在差距。从2020年第二季度到2021年第二季度的一年内,拼多多增长了2.22亿,阿里增长了1.7亿,京东只增长了1.15亿。数据显示, 截至6月30日,京东年度活跃用户数达5.319亿,阿里对应数据为9.12亿,拼多多为8.5亿 。
第三季度,阿里的这一数字变成了9.53亿,京东为5.522亿,阿里增长4100万,京东单季增长2030万。
从这个角度看,京东已经失去了电商第二的位子,并且短期内很可能只能一直保持在第三位。
京东的零售主业稳定上升,但新业务也不能落下。
京东之所以被拼多多赶超,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利用好下沉市场和微信的流量。拼多多将二者结合配合上社交玩法,迅速打开了一个电商蓝海市场。
京东显然不甘放弃这一市场,2019年10月,京东的社交电商 “京喜”正式亮相。
2020年,社区团购又成了巨头追逐的新风口,拼多多的多多买菜、美团的美团优选、滴滴的橙心优选以及阿里的盒马鲜生等 混战社区团购。2020年12月,京东将京喜升级为京喜事业群,包含了四大类业务:主打社交电商的京喜 、主打社区团购的京喜拼拼、为下沉市场线下门店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京喜通(原京喜新通路),以及提供物流服务的京喜快递。同时,京东还斥资7亿美元投资了兴盛优选。
半年时间,京喜拼拼在全国覆盖超50个地级市。但据媒体报道,京喜拼拼在近期撤出了山西市场,至今已关停7省的业务。今年5月以来,京喜拼拼接连退出福建、甘肃、贵州、吉林、宁夏和青海等省份。不止京东,整个社区团购赛道在近期迎来调整,橙心优选被传也在裁员、收缩等。
新业务表现如何?我们来看财报。
第三季度,京东2187亿元收入中,有1980亿元来自京东零售,占比约九成,还有257亿元来自京东物流,占比约一成,包括京东产发(京东旗下基础设施物业管理服务商)、京喜、海外业务等相关的新业务总营收为约57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不到3%。
但新业务带来的亏损达到了20.7亿元。而京东业务中 盈利的京东零售,第三季度经营利润才79.4亿元。所以,京东的新业务是拉低公司整体利润的重要因素。
当然,过去三年,京东在阿里和拼多多的强势进攻下仍然保持了增长。同时,疫情给了京东一个很好的契机,证明了自建物流的正确性,今年中概股股价大幅回调的时候,京东跌幅比其他公司小也验证了京东的抗风险能力。
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指出,京东盘子没有阿里、拼多多大,但有物流、自营业务,是最稳的,别人很难进攻。京东面临的挑战在于,流量陷入瓶颈,未来增长难度大,同时,京东是一个拥有40万员工的庞大组织,管理能力尤为重要。
京东前员工张野则认为:“京东的主业稳中有进,但新业务亮点不足,如新业务中京喜、社区团购、7fresh没有太大的成效。”
回到本质,京东虽然把零售、 健康 、物流、数科拆分成了四个公司,但这还是京东原有的业务板块,这几年,京东并没有脱胎换骨的变化,只是在资本运作上更娴熟了。
2020年,是京东系的上市大年。6月,京东控股的物流公司达达赴美上市,同月,京东集团回港二次上市,9月,京东数科提交招股书,12月,京东 健康 在港股上市。而后,到2021年5月,京东物流上市。除了因金融领域监管问题未能上市的京东数科,京东旗下几块主要业务均顺利上市。京东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
但京东的几大业务在每个领域都有强悍的对手,零售业务有阿里、拼多多, 健康 业务有阿里 健康 、平安好医生,物流有四通一达、顺丰,数字 科技 业务有蚂蚁集团,新业务成效不足,还得继续努力。
未来,要想保持市场对它的想象空间,京东需要更多故事。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张野为化名。
12月8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参加2020年新加坡金融 科技 节上对中国金融科行业的现状及未来监管方向做了的表述,这也是蚂蚁这家金融 科技 巨头暂停上市以来,监管部门 对“金融 科技 ”这一行业的未来做出明确的表态。
除了蚂蚁集团、京东数科这样的巨无霸之外,行业内如乐信、360数科、信也 科技 也都是佼佼者。
本文梳理了这三家公司近年来财报数据,希望全行业能更清晰地了解金融 科技 的全貌:金融 科技 不仅仅只是圈用户,放贷款,更是凭借产品创新、还有服务实实在在的信贷需求,以创新模式,成为金融业变革中强大的正能量。
本文将主要从上述三家 近年来公布的用户数据、交易数据、转化数据、营销投入数据等维度进行拆分对比,部分维度对比数据不全或者未公布。
本文作为上篇主要对用户数据及交易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用户数据
主要从注册用户、授信用户、借款用户、首借用户、复借用户、复借率等几个维度对各家数据进行对比。
1、注册用户
从注册户存量数据来看,截至2020年Q3季度末,三家 注册用户都已迈入以亿记数的时代。
其中360数科累计注册户已经突破1.55亿户,信也 科技 次之为1.13亿户,乐信也达到了1.06亿户。
亿级用户,表明 模式是有市场需求的,是受到市场认可的。
结合各家存量规模及增速来看,乐信是三家当中增速 保持双位数增长的 。
按现在增速来看,乐信极有可能在2021年度注册用户规模超过信也 科技 ,居行业次席。结合业务来看,主要是乐信正在发力乐卡新等新消费业务。
从注册用户增量数据来看,虽然各 注册用户依然保持正增长,但是,从增速来看已呈现下滑趋势。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除乐信注册用户环比增速依然保持双位数增长外,360数科、信也 科技 增速都已是单位数增长。
可以看出,与互联网行业同步,金融 科技 的流量获取也越来越困难。
而从大的方面看,消金行业也迈入了存量运营时代,即如何最大程度挖掘已有用户价值,而这一步考验各家精细化运营策略的落地效果的同时,也是决定后续谁能继续在业内引领 。
2、授信用户
因信也 科技 未公布其各报告期授信用户,故授信用户仅选取了360数科及乐信两家数据进行对比。
对照上文两家 注册用户存量数据来看,在授信用户存量数据上,360数科依然是远远 于乐信,不过由于乐信授信用户增速快速360数科,双方存量授信用户的差距也在不断的缩小;
从存量授信用户增速来看,自2019年Q3季度以来,双方授信户增速都以此为拐点出现大幅下滑。
究其原因,或许和2019年10月两高两部发布《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有关。
该意见不仅 明确了超过36%的实际年利率为非法放贷行为,而且将借贷行为过程中收取的介绍费、咨询费、管理费、逾期利息、违约金等费用和从本金中预先扣除收取的利息都息费都核算在36%利率以内。
各家为了合规,迅速调整存量业务结构,对新增用户也相应的调整了风险审核规则。
毕竟在收入减少的情况下,获取风险更低的 用户,可以降低违约成本。各家 风控策略由此转变。
从各报告时点存量授信用户与存量注册用户比值来看,虽然360数科授信比率依然高于乐信,不过自2019年以来,360数科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乐信一直维持增长趋势,一降一增因素影响下,乐信与360数科之间差距也在不断缩小。
截至2020Q3季度末,双方存量注册用户授信率差距已经缩小至5%左右,结合该比值来看,考虑到乐信新增注册户增速大于新增授信户增速,乐信在此期间所获客群质量无疑更为 。
3、借款用户
累计借款用户方面,因乐信未公布各报告期末 累计借款用户数,故仅拿信也 科技 及360数科数据做对比。
从存量数据来看,虽然360数科及信也 科技 存量用户环比增速均呈现下滑趋势,但是由于下行情况下,360数科累计借款用户环比增速依然高于信也同期数据。
360数科累计借款用户数量也于2020年Q3季度超过信也 科技 。
从各 各报告期存量借款用户占同期存量注册用户的比重来看,自2019年以来,信也 科技 该比值始终维持在16.5%左右,而360数科该比值则由2019Q1的10.5%升至2020Q3的12%,虽然增幅不大,但是结合其高出信也 科技 4000万的注册用户数据来看,维持微增的前提下,其累计借款用户规模与信也 科技 的差距有望进一步拉大。
不过,综合信也 科技 、360数科两大 存量注册户、存量借款户来看,存量借款用户占存量注册用户的比重依然没有超过20%。存量注册用户的开发转化依然有待继续挖掘,也继续考验各家后续精细化运营的效果。
从各 报告期的借款用户规模来看,乐信表现较为强势,从2019年一季度的320万户增2020年三季度的740万户,360数科较为稳定的在700万左右上下浮动。信也 科技 则从2019Q1的320万户降至2020Q3的190万户。
结合财报中的各项支出可以看出,当下乐信的主要目标依然是保持规模扩张,而360数科则是稳定盘子。信也 科技 则相对更加重视资产质量,优化客群,保证利润。
4、首借户、复借户、复借率
从首借用户来看,受2019年10月两高两部发布行业“意见”法规的出台,叠加2020年一季度新冠疫情的影响,各 为了优化产品结构及抑制风险上升而采取的缩减新增用户的措施。
自2019年三季度以来,各 报告期新增首借用户均呈现大幅下滑趋势并持续到2020年一季度末,进入2020年Q2季度以来,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三大 新增首借用户均呈现企稳上升的态势。
从复借用户来看,受上文提及的首借用户规模下滑影响,信也 科技 外,360数科、乐信的复借用户量都在提升,后两者更为明显。
不过从复借率来看,除乐信复借率呈现波动较大之外,360数科、信也 科技 复借率均呈现上升趋势。
对比来看,信也 科技 复借率最高,360数科次之,乐信最低;乐信复借率在2020Q1季度达到峰值84.9%之后,便一路走低,主要是因为同期首借用户增速较快所带来的复借率下滑。
提高复借率,从长远看:一方面 留存有复借用户的信贷数据,能更好地控制信贷风险;另一方面,不断提升复借用户整个交易规模中的贡献占比,符合行业未来精细化运营策略的同时,也可以缩减营销投入,提升净利率及ROE等财务指标,提振二级市场股价。
交易数据
主要从撮合交易金额、人均借款金额、平均借款期限、机构资金占比等四个数据维度对三家 进行对比。
1、撮合金额
从单季度撮合交易金额来看,360数科是三大 当中 单季度撮合交易金额超500亿元的企业,且早在2019年三季度就达到了560亿元。乐信本年三季度撮合金额达到483亿元,按其现有增速来看,极有可能在Q4季度交易金额突破500亿元。
从撮合交易金额增幅来看,乐信增长幅度最大,由2019年的一季度的201亿增至2020年三季度的483亿元,单季度撮合交易金额增幅高达140%,而同期的360数科增幅仅为60%。
2、人均借款金额
人均借款金额即为各报告期撮合交易金额与借款用户之间的比值;三大 本年三季度人均借款金额对比来看,360数科人均借款金额最高,达到0.93万元,信也次之为0.89万元,乐信最低为0.65万元。
拉长来看人均借款,三大 人均借款金额均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出现此现象的也符合行业发展趋势,随着各家复借率不断的走高,撮合交易金额中复借用户的比重会越来越高,而 对于复借用户也会不断的调高其授信额度,在此作用下,人均借款金额也会越来越呈现出走高的态势。
3、平均借款期限
平均借款期限方面,乐信平均借款期限始终高于360数科与信也 科技 ,拉长来看平均借款期限的发展趋势,各家表现不一,乐信呈现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信也 科技 呈现走低的趋势,360数科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
虽然三家呈现不同,不过结合前文所述行业后期将依靠精细化运营的大方向下,随着复借用户规模占比的增加,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更高授信额度及更长借款期限的产品在整体信贷产品结构占比无疑也会越来越高,相应的也会拉长 整体的平均借款期限。
4、机构资金
机构资金占撮合交易量比重方面,乐信未公布相关数据,暂不考虑,从信也 科技 及360数科数据来看,进入2020年以来,两大 机构资金在各报告期的撮合交易量中的占比均达到了95%。
金融 科技 行业需要监管,更需要在政策指导下更好发展。
同时也应看到,亿级用户的现实需求,在金融 科技 的技术条件下被满足。这是传统金融业做不好做不到的。这是行业的价值所在,或许也是政策鼓励金融 科技 的重要原因之一。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京东数科背靠骆马湖,蚂蚁科技朝向太平洋”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