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软全球宕机事件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风险与应对策略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卉睬糜网络科技
作为哪个云服务器比较好?话题的 ,我对这个问题集合感到非常兴奋。我会按顺序逐一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提供全面而准确的信息,以便为大家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文章目录列表:
哪个云服务器比较好?
2.区块链怎么赋能企业数据(区块链技术赋能)
比较好的云服务器有华为云、天翼云、金山云、UCloud和QingCloud。
1、华为云
来源于国内大型云服务与解决方案供应商,致力于为企业/政府/创新创业群体提供安全/中立/可靠的IT基础设施云服务,贯彻华为公司 云、管、端 的战略方针,聚焦I层,使能P层,聚合S层,为广大企业、政府和创新创业群体提供安全、中立的IT基础设施云服务,旨在让企业像用水用电一样使用ICT服务。?
2、天翼云?
推出了2+31+x资源池战略布局,依托自主研发的云 和5s安全体系,以及运营商央企底蕴与互联网创新机制,为用户提供云主机、云存储、云备份、桌面云、专享云、混合云、CDN、大数据等全线产品,同时为政府、医疗、教育、金融等行业打造定制化云解决方案,还为互联网+在各行业落地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坚实的承载。?
3、金山云
为用户和企业提供国内领军级云服务产品,拥有云主机、海量云存储、负载均衡、云关系型数据库等多项核心业务,以其高性能为特点,为客户带来极速体验,轻松应对高负荷业务,高可扩展性可帮助客户实现动态配置资源,以应对业务的剧烈变化,负载均衡产品能够帮助客户应对高峰流量和单点故障,大大提升业务的稳定性。?
4、UCloud
作为国内前沿的云计算服务 ,坚持中立,不涉足客户业务领域,专注于打造一个安全、可信赖的云计算服务 ,自主研发IaaS、PaaS、AI服务 、大数据流通 等一系列云计算产品,并深入了解互联网、传统企业不同场景下的业务需求,提供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专有云在内的综合性行业解决方案。?
5、QingCloud
基于云模式的综合企业服务 ,实现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和托管云的一致化交付与 管理,对于一家企业级全栈云ICT服务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一个基于云模式的综合企业服务 ,专注于为企业用户提供安全、性能出众、按需、实时的ICT资源与管理服务,并携手众多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构建云端综合企业服务交付 。
扩展资料
阿里云服务器的开通流程
1、直接打开相关的官网窗口,点击最新活动跳转。
2、这个时候,需要找到图示位置并选择立即申请进入。
3、下一步如果没问题,就继续确定领取免费套餐。
4、这样一来等出现对应的提示以后,即可达到目的了。
区块链怎么赋能企业数据(区块链技术赋能)
这是京东数科的第871篇文章。
云计算与云朵多少有共通之处,云舒卷自如,就如云计算的资源用量,可弹性扩展;云可以随风飘至不同位置,而云计算,大部分时候,用户并不知道数据中心部署在何方,但它切实存在。
这朵云仍在扩张——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20年)》,2019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1883亿美元,增速20.86%,预计未来几年的平均增长率仍将保持在18%左右。同年度,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为1334亿元,增速38.6%。
其中有两个数值值得探究,其一,我国的云计算市场规模极大,占全球市场七成左右;其二,增速极快。这意味着,在中国发展了十余年的云计算市场,迎来新的"诸神之战"。
新的战场将会从公有云转移至专有云,未来十年,是专有云的 。
为何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更适宜用专有云来实现?企业应如何选择对应的云服务商?云计算领域玩家又该如何抓住这一波机遇?
当消费互联网早已被定调为"流量红利开发殆尽",新一轮发展红利转向了传统行业,它们在数字化转型期间所产生的计算、数据存储等需求,为云计算带来机遇。报告显示,95%的企业认为云计算可以降低企业的IT成本,越来越多的行业用户,如银行、地产、航空、零售业、制造业、农业,都存在上云诉求。
除了企业自身的需求之外,政策也开始向云计算倾斜。今年,新基建被写入工作报告,央视列举的七大新基建重点中,大数据中心、5G基建、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赫然在列。新基建无疑会大大增加未来的数据存储及计算需求,背后需要云计算作为底座。截止2020年7月,已有20余个省份发布新基建规划,仅广东就提出了5.9亿元的新基建项目。
以企业数字化转型为内驱,新基建推动为外驱,云计算市场的新一轮爆发,确有其市场底层逻辑。
而从演变趋势来看,目前云计算已经出现了从单一的私有云、公有云形态,向以专有云、混合云为主的多云形态的演进。
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云资源所属的主体:
① 公有云 :由云服务商直接提供云产品与服务,企业需要将数据托管在服务商的数据中心,也因此对数据的掌握力度相对较弱。但其灵活度强,资源用量可弹性扩展,成本也较低。
② 私有云 :云服务商单独为企业构建服务体系,部署机房、服务器,可针对企业方的需求提供定制化方案。它更适合对数据安全性要求较高的行业,如政府部门,同时部署成本更高,自身还需定期运维。
③ 混合云 :公有云过于开放,数据安全性不足;私有云过于封闭,运维繁琐成本居高不下,同时数据流通范围受限,于是,混合云将两者相结合。把机密性不高的服务部署在公有云,核心敏感数据部署在私有云,且在两者之间搭建桥梁,用内网专有通道通信。
④ 专有云 :专有云与混合云有共通之处,同样是将数据按机密性进行分级,并分别部署在不同的资源池中。两者的区别是,混合云依然要为企业构建私有云,而专有云是由云服务商直接提供" "的云分区,从物理层面隔离出虚拟化资源池。专有云从形式上看更类似混合云,但成本更低。
近两年,专有云市场增速明显。根据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专有云行业发展洞察报告》,2018年时,中国专有云的市场规模为59.2亿元,预计五年复合增长率为56.7%,至2023年时,预计专有云市场将达559.4亿元。
私有云市场规模同样在增长,但相对而言增速已在放缓,根据《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20年)》,它在2019年时市场规模达645亿元,同比增长22.8%,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会在1500亿元左右。
公有云是一块"大蛋糕",几乎已被巨头瓜分完毕,长尾玩家很难弯道超车。中国公有云的市场规模在2019年时为689亿元。尽管目前的增速依然可观——2019年增速为57.6%——但未来公有云的发展依然存在阻力。
首先,数据安全问题。 即便是业内 老大阿里云,也出过多次宕机事故,2019年年初,出现IO HANG故障,导致国内大量互联网公司瘫痪,此后又连发两次故障。公有云的客户一般为互联网企业和中小企业,但市场客群变化正在发生,工业、政务、医疗、金融等传统行业加速上云,它们对数据安全、服务可控要求更高,也更青睐专有云、私有云的解决方案。
其次,时延问题。 公有云过往多以大规模的数据中心为枢纽,所有数据从海量的终端设备传导至"中心"进行处理,消耗大量带宽资源,也延缓了数据回传,造成时延。为此,云厂商们在企业近场构筑物理和虚拟资源池,把计算能力拓展至边缘侧,提供更迅速的、端到端的边缘云计算服务。在"中心+边缘节点"的生态中,专有云即为近端分布云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天然地符合公有云的变革方向。
至此,专有云市场的发展优势也变得如雨后晴空般明晰。
对比公有云,它能有效解决数据安全问题与时延问题,近端设备部署让访问速度更快,弹性拓展能力又并未减弱;对比私有云,既兼具了其业务架构灵活的优势,又规避了数据孤岛,打通云端与本地数据,实现双向数据传输。
没有厂商不想做增量,为占领增量市场,各厂商转向专有云、混合云;同时基于自身过往优势推出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
看似尘埃已定,进入"后江湖市场"的云计算领域,硝烟再起。
① 华为云、天翼云:推出混合云,满足政企用户弹性扩展需求
私密性、安全性是政务部门、大企业上云首先要考虑的,但安全性最强的私有云在使用过程中,也逐渐暴露了弹性拓展能力不足的问题,催生混合云使用诉求。
目前,中国电信与31个省,超过236所城市合作,构建省级政务云 11个,地级市政务云 则高达100余个。IDC拥有量在国内排名 ,在"2+4+31+X"一省一池全国资源布局下,数据中心已超700个。
在现有政务资源布局下,天翼云的混合云业务转型水到渠成。
华为云更进一步,它直接停止了单一的私有云服务。革新前,华为与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工商银行、应急管理部等过往客户做了沟通,互联网驱动业务飞速变化,用户所需的功能与架构革新很难用一年一次的定期升级来解决,混合云更符合长期使用需求。
但在转型过程中,华为云面对的境况比天翼云更复杂。它起家于私有云,已积累大量私有云相关客户,假如要将现有客户进行混合云升级,成本最低的方式是通过数据通道打通私有云与公有云,但这样的"拼装物",在组件持续叠加、系统多次升级的过程中,研发运维难度上升,大概率会导致体验下滑。
而要做到长期体验的稳定,云服务商需以公有云架构为基础,重新调整体系。大幅革新下,如何证明自己在混合云业务上足以赶超竞对、并维持过往的数据安全优势,是华为云需向客户重点验证的课题。
2016年与2017年,华为云迅猛拓张政府客户,为660座城市建了本地云,放弃单一私有云后,如何帮过往的政企客户做转型,争取其长期支持,会成为华为混合云业务的核心突破点。
② 京东数科金融云T1:提供金融行业解决方案
相较政府业务部门,金融行业的上云迫切度不遑多让。
一方面,传统银行业务受互联网冲击严重,互联网金融正在瓜分市场,用户向线上迁移,《2019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去年只有10.23%的银行业务通过柜台完成;另一方面,金融行业的发展还未触及天花板, 、保险、证券在中国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从业者有拓荒掘金意。
市场环境决定了,金融企业必须用线上的方式去触达用户。他们的刚性诉求是:和互联网企业一样采用开放架构,易于对产品进行灵活敏捷的调整和修改;同时在用户引流、粘性保持等方面能提供更多支持。
为解决这些痛点,京东数科推出了T1金融云,涵盖金融专有云、数字化运营 U+、数据中台、技术中台、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StarDB等。
从云计算的角度来看,金融专有云保障了数据安全,及弹性扩容。U+ 的" 移动研发 "则以PaaS的形式提供 、小程序开发的能力,部署周期大为缩短,它还提供 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性能监控、崩溃问题分析、消息推送等。据了解,该PaaS 能将开发资源压缩至38%,性能提高50%以上,在其支持下,苏州农商行在几个月内快速上线了网贷系统、智能客服系统、手机银行。
对金融客户来说,它大大降低了中台、 的开发和运维难度,降低银行数字化转型成本。
这当然不是终点,"金融行业解决方案输出者"T1金融云,还提供了更多深度运营服务——"摹略"智能营销决策系统记录用户行为的关键触点,面向多个业务场景提供精细化运营策略,提供A/B测试,可分析并复盘策略有效性。前不久召开的京东全球 科技 探索 者大会上,京东数字 科技 集团副总裁曹鹏还提到了"智能语音外呼机器人",京东数科机器人每日的呼叫量超百万,转化率比人工呼叫高出63%。此外,"鹰眼"短信营销、"良研"用户调研、智能客服、 、工单系统等解决方案也在提高用户粘性。
它正处于飞速增长期,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中国金融云市场(2020上半年)跟踪》,京东数科T1金融云发布一年内打下了金融云市场9.5%的市场份额。可以预估,这一数字还将持续增长。
③ 阿里云、腾讯云借助过往优势撬动新业务
商业的本质,是依托于过往优势,制造杠杆,撬动更大的利润和市场,华为云如是,阿里云与腾讯云同样如此。
阿里云今年的最大动向是很好的改造了自己原有的产品,与云 基础相结合,再打造一个数字原生操作系统,进而改造成为企业应用开发 。如此一番操作,即有利于导流,又顺利将云市场服务下沉至中小企业。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大中型企业,阿里云主推专有云。
腾讯云则提出了物联网生态战略,在 汽车 和智慧酒店领域均有涉猎,用专有云、公有云等产品,为企业升级业务管理体系。它的IoT战略是2B2C的,发展的重要抓手在于微信流量,替代了打开率低下的各类 ,提高了物联网设备的活跃度。
作为新基建的一环,云计算涌入越来越多的行业,其服务形态也在变得更细化、更落地。
而从用户端来看,采用多个云服务商、多种云形态变得越来越普遍。《Flexera 2020年云状态报告》的数据显示,93%的企业采用了多云策略,87%的企业则采用了混合云策略,受访者平均使用2.2个公共云和2.2个私有云。
多云策略下,催生多网融合需求,即将云跨服务商打通,让同一企业部署在不同云服务商的数据形成交互。目前,天翼云已实现"一线多云",上云后,可利用专线再连接到其它云服务商。
云计算优化的路径没有尽头,多云融合、多网融合正成为新趋势,一旦这一进程完成,云服务商再难借用过往数据沉淀留住客户,竞争最终依然要回归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云计算#
如何看待企业安全云面向中小微企业免费开放?
分布式认知工业互联网 如何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峰会将进一步探讨区块链在与其它数字技术融合创新之后,如何通过打造可信数字底座,保护数据 ,挖掘数据价值,赋能和加速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
在峰会开始前,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团队围绕“区块链如何赋能数字化转型”这一问题,撰写系列行业研究报告,深度解读在新基建和数字化迁徙背景下,区块链如何与其它技术融合发展,发挥信息基础设施应有的作用。
本文作者:王普玉校对:邹传伟
根据北京国信数字化转型技术研究院(国信院)与中关村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联盟(中信联)给出的定义,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不断深化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激发数据要素创新驱动潜能,打造提升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能力,加速业务优化升级和创新转型,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创造、传递并获取新价值,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过程。围绕数字化转型,本文将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从企业层面,为什么要数字化转型?第二、工业互联网 在数字化转型中有什么作用?第三、分布式认知工业互联网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能提供什么?
一
数字化转型发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依靠产品质量、价格、服务以及长期积累的品牌形象来维持市场竞争力,但随着我国人口红利消失导致的人力成本上涨,以及国际贸易形势不明朗及疫情影响导致的市场发展受阻,让企业原有竞争优势正在消失,处于价值链最底层的工业企业更是雪上加霜。该如何走出困境?目前主要从两方面破冰, 种是降低运营成本继续保持价格优势;第二种是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扩大市场销售来提升利润。
在讨论运营成本前,我们引入两组概念, 组是供应链模式:供给推动式和需求拉动式;第二组是四大利润源。
1、供应链模式
供给推动式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预测数据进行产品设计、生产及销售;
而需求拉动式是指企业根据市场订单,按需进行快速响应,通过 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来满足产品生产及供应。
2、四大利润源
市场永远在追求着更低的价格和更高的质量。在价格控制方面,如表1所示,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阶段主要通过控制原材料成本、扩大规模效应获取利润。当 利润源触及上 ,开始了第二利润源,通过精益管理提升企业内工作效率及延长员工的工作时间来降低用工成本。在新的利润源再次进入上 ,人们发现物流成本占据企业总运营成本的30%,因此,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第三利润源。
表1四大利润源对比
前三个利润源均是围绕企业内部成本控制来增加收益,但当企业内部运营成本节省达到上 ,人们注意到上游供应商及下游客户的运营管理问题。一个具备完整功能的产品进入市场前,需要供应链上多个公司的共同配合,其中任何一家企业的高运营成本都会导致最终产品的价格上涨,这会使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丧失竞争力。于是围绕着供应链信息集成及信息共享开始了新一轮的降成本浪潮,被称为第四利润源。
如表1所示,从 到第四利润源,每一阶段都有各种系统在信息处理、存储和管理中的支撑,例如生产执行管理系统MES,企业资源管理ERP,仓储管理系统WMS,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等。
在经历了四个利润源后,未来新的利润源又在哪里?政府、企业、研究机构都在尝试寻找答案,例如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郝皓教授在2015年提出将逆向物流作为第五利润源,通过逆向物流实现产品再销售、再利用、再循环和再制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也有企业认为以需求拉动式为导向的个性化定制将成为第五利润源。以上说法都有道理,但都不准确,本文认为,真正的第五利润源已经在路上,即企业数字化转型。在过去十几年,技术的快速发展衍生出大量新的商业模式,包括新零售、 带货、社区团购等,但上游工业领域却依然保持着传统的运作模式,无论是逆向物流发展带动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还是C2M定制化商业模式,都需要依赖于各环节的快速响应,对企业数字化管理要求高。因此,无论是企业对新利润源挖掘的需要,还是市场端的需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不同于前四个利润源的相互独立,第五利润源是应用新技术重新赋予 、二、三、四利润源全新的生命,同时由数据驱动的创新商业模式将大量出现。因此,第五利润源不仅能够降低运营成本,也能够提高主动盈利能力。
二
工业互联网 的价值
1、工业互联网 之 利润源
IT与OT的融合,实现人、机、物、料、法、环的数据实时采集及传输,能够做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再应用AI、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自动化智能巡检、智能质检、智能故障预测、智能参数调优、智能耗能优化、智能设备运维、智能盘点等,能提高生产作业效率、降低成本,从单机智能升级为系统智能。
2、工业互联网 之第二利润源
传统制造业的管理一直围绕着人,产品从0到1的过程,依靠人力难以实现或实现效率低的工作,可以使用机械设备替代,而经过工业革命和信息化时代的影响,出现了大量节省人力的机械设备和操作系统(MRP、MRPII、MES等),让生产效率提升、生产成本降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虽然有滞后数据可以作为参考,但其本质依然围绕人的经验和人的现场操作。而工业互联网能够赋予第二利润源全新的角色,从运营管理中解放人的执行任务,例如质检、故障排查等工作通过AI和大数据分析实现运营智能化管理。在执行人员减少后,企业需要更多创新者,让企业创新发展迭代速度更快。其次,随着人的经验积累转换为知识图谱,将经验和知识域可视化,指导人工智能算法迭代和决策制定。
3、工业互联网之第三利润源
在工业物联网领域,物流发展走在比较靠前,经历了人工物流、机械物流、自动化物流到现在智能物流,物流的管理效率和成本得到了极大改善。例如运输管理,从早期货物运输监控数据需要依赖于运输工具挂靠点的数据回传及汇总,到现在能够通过GPS、RFID、各类传感器,实时掌握运输途中货物的温湿度、地理位置和件数等信息,能够根据运输目的地和实时交通拥堵情况对运输线路规划等。受技术、资本等各方面影响,目前智能物流主要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电商企业发展迅速,而工业企业物流发展较为缓慢,大多仍处于机械物流和自动化物流阶段。工业互联网 能够帮助工业企业实现快速升级转型,降低系统开发技术难度和成本,IaaS、PaaS、SaaS等 能够减少系统从0到1开发时间,实现快速低成本数字化转型升级。
4、工业互联网之第四利润源
供应链集成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合作、降低供应链成本以及库存牛鞭效应[1],但无论企业内部供应链还是社会供应链,遗留了一个对多方协作卡脖子的问题,即数据孤岛问题。前面我们介绍 到第四利润源,提到了MRP、MRPII、ERP、SAP、MES、SCM等系统,每个系统如同孤立的数据烟囱,对协作效率有着极大影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现有EDI数据孤岛打通方案成本高,中小企业难以负担;第二、涉及供需多方协作时,彼此缺乏信任,不愿将企业内部数据共享给外部。工业互联网 提供多种数据采集及处理解决方案,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无阻碍流转。在数据使用中,通过 计算保证数据安全,同时合理授权,让数据可用不可见,解决数据共享的后顾之忧。
5、工业互联网 之第五利润源
在数字化1.0阶段,属于人适应系统;而进入数字化2.0阶段,适应公司现有作业模式的定制化软件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1:数字化转型1.0和2.0阶段的对比
因此,从技术角度, 如何让企业快速及 地完成定制化软件的开发,这将对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市场现有产品看,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能够让工业企业方便地利用 提供商现成的低代码、甚至零代码工具完成系统开发,实现“人人都能做开发者”,即解决“技术人员不懂业务,业务人员不懂技术,开发的系统不好用”问题。未来低代码(或零代码)开发工具如同word、excel等办公软件, 把各类接口做成图形界面,让不懂代码开发的人,通过图标拖拉的方式,开发自己需要的软件来减少低效率的重复工作。员工从原来被动执行者变为创新者,参与进从上到下的数字化改革中,用工具真正方便业务人员工作。
三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认知工业互联网
社会经济分为生产和流通两个领域,中心化工业互联网 使用数字化技术替代信息化技术解决的是生产领域问题,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认知工业互联网,解决的是流通领域的数据信任问题,但流通领域数据又会影响到生产领域的产品研发、产品质量管理等。
1、降低信任成本
商业模式正在从单边(规模效应)走向双边(网络效应),进入数字化时代后走向多边 (生态效应)。中心化方式似乎也能够解决信任问题,但中心化模式下的信任主要依靠第三方 机构的背书,这种方式成本高、效率低。例如,国际贸易买卖双方不信任的情况下,通过银行背书使用信用证服务解决付款问题;为满足银行要求,双方需要提供大量的证明来满足信用证条款,效率非常低下且成本高昂。但如果使用区块链技术,将真实数据从源头上链,保证数据安全、可信以及不可篡改。交易前,买卖双方拥有彼此过往真实的交易记录,以及产品的生产信息,这些信息是否会有助于降低交易的撮合成本?在交易过程中,通过智能合约的应用,一旦达成某个约定即可自动完成付款,这将会极大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时间。尤其进入多边 ,如果仍然使用中心化的信用证明体系,将无法构筑生态建设的护城河——信任。
2、重新定义协作关系
供应链多方合作,中心化的共识机制和治理方案更多体现在合同层面,但无法将彼此的利益真正绑定,较难促进生态的良性发展。但在去中心化解决方案中,参与方将资产以token或积分形式置于链上,从技术上实现多方 ,一旦任何一方做出有损生态建设的行为,将会影响token或积分价值,这会影响联盟链上所有参与者的利益。在分布式认知工业互联网 中,联盟中每个参与者都会积极维护生态利益,因为这也等同于维护着自己的利益。
3、可信数据流转
在产品研发或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中,流通数据需要工业企业从下游多个合作商处获取。而传统技术下难以保证数据真实性和安全性,在分布认知工业互联网中, 计算能够做到多方数据可用不可见,保证数据安全及合规。此外,根据数据贡献量给与合作商token或积分奖励,鼓励多方数据共享及流转。未来数据交易市场可能会出现更多合规的形式,例如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信托、数据银行等模式。
4、保证数据安全
传统模式下,工业企业依靠于物理隔离实现厂内数据与外界的隔离,但在OT与IT融合下物理隔离屏障被打破,如何保证数据出本地后的安全则需要依靠多方共同努力。在设备通信中,需要做好设备身份认证管理,防止数据被攻击,而分布式认知工业互联网 通过设备公私钥实现匿名管理,有效降低攻击风险。在数据存储中,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即使单点攻击也无法让攻击者获取完整数据。
5、赋能商业模式创新
可信数据将开启全新的商业模式创新时代,每个组织的商业角色有可能会发生改变。传统商业模式下(供给推动模式),信息是非常碎片化的,供应链上不同参与者都拥有一部分产品相关的碎片数据,用这些不完整的数据去做产品升级、客户服务,难以达到最佳目的。但技术发展的今天,市场开始根据消费习惯、消费特征等因素挖掘每个消费者的需求,制造方式也从M2C进入C2M时代,这些都需要有更多完整、可信、合规的数据,例如,电动汽车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1000km续航的电池,通过区块链技术,用户授权驾驶数据给电动汽车公司,为其配置最合适、性价比最优的电池。再比如,汽车保险不再以车辆价值、出险次数等作为保险费用收取的单一指标,未来可能会基于可信里程数据进行保险费用收取。除商业模式的变化,每个组织的商业角色也可能会发生变化,电动汽车生产厂商,角色也将从生产商转变为服务商,以蔚来汽车为例的车电分离模式,以租代售模式,让汽车生产厂商的业务延展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中,这些模式创新仅仅是数字化时代的开始。
新可能!区块链技术赋能文化产业
2021年6月11日,首届区块链+文化产业论坛暨区块链助力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当前,区块链技术正快速发展,且逐渐从金融、物联网等领域向文化领域延伸,区块链+文化产业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什么是区块链?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分布式加密数据库,集分布式网络、智能合约、非对称加密等技术于一身。在密码学的基础上,区块链将数据加密打上时间戳,形成数据链,并以分布式形式存储。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难篡改、可追溯、公开透明等特征。
区块链如何赋能文化产业?
区块链赋能文化产业主要体现在数字版权保护、重塑文化产业模式和文化产品创新三个方面。
1、数字版权保护
2、文化业态重塑
区块链凭借去中心的特点,能够打破以往文化产业中心化的商业模式,降低文化生产到消费全流程的成本。区块链能够在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点对点的直接联系,使版权所有者可以获得直接即时的收益,激发内容生产者的创作热情。同时,区块链也能够赋能文旅行业,通过在区块上记录旅游信息,实现资源整合,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此外,区块链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一些艺术品的价值 、产业链建构等方面也能发挥积极作用,提高其市场价值。
3、文化产品创新
区块链可以在文化领域创造出原生的区块链产品,如NFT(Non-FungibleToken)。NFT是基于区块链加密技术的非同质化通证,它是用于表示数字资产的 加密通证。作为文化产品的数字载体,NFT能确保文化作品的不可复制性和 性,保证了NFT的市场价值。无论是绘画、音乐、游戏还是小说,它们的数字内容都可以进行通证化,通证化后的产品可随时进行交易,大大增加了文化产品的流动性和产业价值。
区块链+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
相信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演进与发展,区块链技术将与文化产业产生更加深度的融合,不断催生新的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周鹍鹏
原力Insights|Filecoin公链赋能企业级数据存储不久之前,流量为王的背景下,B站、微博及其他社交娱乐媒体,由于吃瓜群众的热情高涨纷纷宕机崩溃,在互联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对于高度中心化的互联网 ,数据多集中在 的数据库中,存储容量巨大,想要保护数据完整稳定,任务不可谓不艰巨。
去中心化并且不断向正规化方向发展的区块链技术,进一步走入大众的视野。
然而对于企业级应用选择公链还是私链的探讨,似乎从未停止过。
也许Filecoin能够给出答案。
一私链异军突起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不断加速,数据信息的规模呈现出爆发增长的趋势。
全球金融和科技等巨头相继聚焦区块链底层 开发和技术应用,更加 安全和更为稳定的数字化发展成为企业的迫切需求。
与Google、Amazon、微软和京东等这类互联网巨头推出基于区块链基础服务的应用 相比,蚂蚁金服、JPMorgan、IBM等机构相继布局了私有链,用于内部数据管理、审计等领域。
早在2018年,JPMorgan的区块链项目负责人AmberBaldet在巴黎召开的以太坊大会中,讲述其自建 Quorum计划连接区块链公链与私链,接入用户的区块链资产,并保护数据和资产的 性与安全性。
在今年5月份,曾经的通讯巨头Nokia也透露将建立一个安全、私有、授权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来提供数据交易和分析功能,实时利用AI和自动化机制应对快速增长的数据量,同时保证对数据进行安全可靠的访问。
二公链和私链之争
公链作为信息完全透明和去中心化的基础架构,是所有人都可以读取、发送交易并可以获得有效确认的公共区块链。
在公链上的参与者都可以通过数字代币激励机制,得到达成共识的收益。
公链主要特征是开源(OpenSource)和匿名(Anonymity),也就是说公链具有去中心化、难篡改、便捷灵活和智能化等特点,在促进数据共享、减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数据安全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公链的缺点也是 的。
而私有区块链因其编写权限仅归于一个特定的机构,有信用主体,信息可以被篡改。
从理论上并不符合去中心化区块链的核心特征,但是私链可以提高交易速度,可以控制交易成本,具有可扩展性支持更多交易,并且对于机构的数据 可以提供更加完善的保护。
基于私链的商品溯源技术,早已成为阿里、京东、苏宁等各大公司的兵家必争之地,早在2016年,蚂蚁金服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支持进口食品安全溯源、商品溯源。
2017年初,阿里与普华永道合作,打造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应链。
然而在日益丰富的互联网服务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如果所有的应用都只适用于单一的私有链,那么需要许多单一机构提供不同的私链服务来满足数据的处理和存储。
区块链搭建和运维至成熟,其成本非常巨大且运作十分低效,对于数据跨链协同处理技术要求非常高,已然无法再满足数字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
根据IDC的研究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到175ZB。
依照我们目前在全球建立的数据存储基础设施的容量,要保存如此庞大的数据是远远不够的,可想而知,一个能够有效存储这些庞大数据量的解决方案迫在眉睫。
三Filecoin赋能企业级数据存储
Filecion是目前有实际应用场景的区块链标杆性项目,自2020年10月上线到目前已经完成了高达8.8EiB的存储量积累。
作为IPFS的激励层,不仅为用户共享网络带宽以维持IPFS平稳运行的奖励,另外包括协议实验室和Filecoin基金会持续性的推出生态扶持项目助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现在Filecoin网络每天保持50PiB左右的增速而且在圈内进行了多个企业级重要数据文件的存储。
德国航天中心使用IPFS作遥测数据存储,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中所有从月球拍摄的私密文件都应用IPFS上传保存,全球第二大规模的火狐浏览器已使用IPFS检索数据,万维网和京东云已应用IPFS存储数据,谷歌浏览器已支持IPFS插件……
IPFS一个旨在将所有计算机设备连接到同一个文件系统,通过点对点传输、数据块内容建立哈希去重的方式大幅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节省60%的网络带宽,大大降低了存储成本。
其分布式特点和加密算法确保了数据安全,同时IPFS提供互联网数据历史版本Git的回溯功能,零知识证明也使得IPFS能够在不透露细节的情况下进行数据确认,让数据存储更快、更安全、更开放。
随着生态网络的不断扩大,借助Web3.0storage的飞速发展,可以让更多需要存储的、有价值的、真实的数据存储到IPFS和Filecoin的网络中来。
结语
几乎所有的许可管理系统,从供应商的缺乏到合作伙伴的多样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并不是说几家公司达成一致就可以制定公众所适用的规则。
只有更多的竞争,更多的选择和更多的服务才能为人们所接受。
开放,公共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主要的网络技术,随着证明机制和技术的提升,公链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将持续推动web3.0时代的发展。
IPFS和Filecoin所构建的公共区块链存储体系,同时具备降低数据存储成本、提高数据安全、访问数据 和开发可拓展的特性。
不仅对传统数据存储模式进行颠覆,也解决了企业私链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应用场景单一封闭,数据集中且会被篡改的问题。
未来,也期待Filecoin可以把网络规模利用率进一步提升,企业级数据存储在公链将变得切实可行。
区块链技术赋能,助力档案管理智慧升级如何确保档案数字化过程和电子档案的安全性
在 大力推进电子档案管理的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已经经历了从接收保管纸质档案到接收保管电子档案,从管理档案实体到管理档案数据,从手工操作到信息化智能化操作,从档案资源分散利用到互联网共享的变革。但档案数字资源在其长期保存活动中,将不可避免地采用复制、更新、格式转换等常规技术方法,迁移、封装、仿真等重点技术手段,以及硬拷贝输出等辅助方法。电子档案在这些保存活动中,其内容、结构(物理结构及逻辑结构)、元数据等都可能会发生一定变化。
如何确保档案数字化过程和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区块链应用成为突破瓶颈的重要选择。
区块链电子档案的应用价值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子档案数据管理,使得任何人都可独立验证档案,适应跨部门、跨地域和跨责任主体的多种流程和应用场景,减少对区块链 的依赖性和责任风险,同时满足海量档案数字资源的认证需求。
01通过区块链开发的电子档案应用,提升了电子档案管理方式和真实性保证方法,并可为企业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可靠支撑。
02通过区块链电子档案应用,使工程项目电子档案由纸质管理向电子管理转变,提升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企业及项目参与方在项目文档管理中的相应成本。
03通过区块链电子档案应用,可以平衡行业生态链、部门层级之间的各方诉求,在强调同行或跨行业跨部门间的机构或组织间的信息价值转移(证据互认)与工作协同的同时,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效率。
04通过区块链电子档案应用,能够促进档案数据归档业务在归档、存储、传输、防伪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进一步完善。
结语
事实上,区块链“能文能武”。除了在档案数字化管理方面的应用外,区块链技术还在数字政务、商品溯源、供应链管理、智能制造和数字藏品等领域已有多个应用案例。
区块链技术如何为实体产业赋能增效?区块链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布式网络、加密技术、智能合约等多种技术集成的新型数据库软件。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相关负责人认为,目前急需结合区块链技术特点,选择适合应用领域,推动技术产品迭代升级,形成促进产业发展的原动力。作为2018 工信部( 区块链)试点示范项目和2019 网信办(首批)区块链备案企业,易保全从2014年起就一直深耕区块链底层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创新,通过“区块链+司法+应用”模式,推出了君子签、微版权、仲证宝等落地应用产品。通过君子签,帮助用户1分钟搞定合同签署,异地合同也可随时随地进行签约,不打印、不快递、 管理,同时还可通过区块链 存证同步备案司法机构,保障合法有效。
通过微版权,帮助用户快速进行区块链存证、版权登记、全网监测与分析、网络取证,最快1天出版权 ,支持纸质版和电子版,让用户在 时间获取权属证明和侵权证据。
通过仲证宝,为公证处和仲裁委分别搭建互联网公证系统和互联网仲裁系统,为金融机构提供网络仲裁服务,助力公证、仲裁业务全面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企业云产品的推广对资金、技术和人力有限的中小微企业无疑是一大利好。
据360企业安全云负责人马博凯介绍,企业安全云是专注于企业级数字化安全与管理的SaaS套装,在360安全大脑的全面赋能下,面向中小微企业免费提供终端、网络、软件、数据、资产及防勒索等 安全与管理服务。
信息显示,360企业安全云具有“云原生SaaS架构”、“企业级安全防护”和“定制级管理功能”三大特点。
360企业安全云采用“云原生 SaaS 架构”的免费数字安 方案,打破了传统本地部署模式的局限,无需专业技术人员,连网即可便捷部署。其SaaS架构支持终端部署位置、形式、数量不设限,产品更新不间断,日常运维全部实现 管理。
同时, 360企业安全云搭载的360自研云查杀引擎拥有6层入口防护、8层系统防护和17层应用防护,可实现立体化主动防御,全面查杀木马病毒。基于360安全大脑的十亿级“病毒探针”,全球新型病毒和木马事件可实时监测更新,帮助企业御“毒”千里之外。
此外,360企业安全云基于即用即懂、功能丰富的可视化安全控制中心,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零门槛、智能化的专属网管服务。不仅实现了安全管理策略一键分发,还提供了企业专属水印、壁纸等终端个性化定制服务,助推企业文化落地。
中小微企业作为数字经济的“毛细血管”,是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环节。随着数字化步伐加快,也暴露出安全风险。温州一家小超市曾因勒索病毒,蒙受损失过万。吉林一家电企业曾因服务器宕机,面临销售数据泄露的风险。
好了,今天关于“哪个云服务器比较好?”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哪个云服务器比较好?”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